新麦走势平稳 陈麦有价无量
6月份,新作小麦陆续成熟,随着多省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相关地区的中储粮系统及地方国有粮库执行托市收购的库点开始挂牌收购。
据市场信息,6月末,河南北部、山东北部的新麦净粮收购价格多在1.22~1.24元/斤,水分多在12%~13%,容重在790~810克/升;豫中、豫东、苏北、皖北、鲁南等地新麦净粮收购价多在1.2~1.22元/斤,水分在12.5%~13%,容重在770~790克/升;豫南、苏中、鄂北及沿淮区域国有粮库挂牌收购价在1.18元/斤,但由于这些地区小麦质量偏低,民营粮库及当地贸易商对于不完善粒在8%以内的收购价多在1.15~1.18元/斤,而对于不完善粒超过10%的小麦,收购价仅在1.1~1.15元/斤。
相比普通新麦价格走势,今年的优质麦行情可谓是受到热捧。华北地区优质强筋麦从6月初上市时的1.22~1.25元/斤跃升至月末的1.4~1.45元/斤。市场供应量偏小、南部地区强筋优质麦受天气影响而品质大幅下降,是导致优质麦价格突涨的主要原因。
因市场注意力完全被新麦收购所吸引,加之面粉消费不振、麸皮行情疲软,陈麦市场购销清淡,市场价格基本和上月保持一致。
5省启动托市 收购进度迟缓
今年,启动托市的省份已经扩大到苏、皖、鄂、豫、鲁等5个省,区域虽然和去年基本一致,但收购量却大幅落后于去年同期。
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0日,河南全省累计收购小麦37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85万吨;其中,托市小麦累计收购198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63万吨。截至6月22日,安徽全省累计收购小麦132万吨,其中托市小麦累计收购102万吨,而在上年6月15日安徽已经收购托市小麦276万吨。收购进度及收购量的情况不尽如人意。
分析来看,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市场对后期行情预期不佳,企业在收购时态度谨慎,且对所收小麦质量挑剔,直接导致收购量同比减少;二是今年江淮、黄淮地区小麦质量不如上年,在没有启动超标小麦收购指导意见的时期,不少执行托市收购的库点主动降低收购进度,甚至个别地区暂停收购;三是企业贷款下放时间较上年有所推迟,部分地区农民因地头收购价低于上年有所惜售等因素,也导致收购量同比降低,收购进度同比减缓。
市场形势不同 进口显著增加
截至6月底,新麦上市已经一个月有余,除上述的收购量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收购进度显著迟缓之外,市场上依旧存在其他诸多不同。
一是新麦价格增幅与增速不如上年。以郑州为例,上年从开秤到6月下旬,郑州的新麦收购价格从1.12~1.15元/斤跃升至1.25~1.26元/斤;而今年开秤价为1.15~1.18元/斤,到月底仅升至1.22元/斤。
二是市场收购心态不如上年。企业收购心态谨慎,对质量、容重、水分、杂质控制严格。由于玉米价格低迷及饲料消费平淡,饲料养殖业对小麦的收购持消极态度。农村粮食经纪人惜售心理较上年有所降低,售粮意愿积极。
三是新麦质量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江淮、黄淮流域小麦等级质量下降明显,不完善粒比例过高;黄河以北地区小麦质量等级基本和上年一致。因生长末期南部降水,主产区中南部地区的优质麦多项理化指标下降明显。
四是普通麦和优质麦价差扩大。截至月末,华北地区普通麦收购价多在1.21~1.23元/斤,而同地区郑麦366(优质强筋麦)收购价格在1.4~1.43元/斤,价差在0.2元/斤左右。而上年同期,普麦价格为1.25元/斤左右,但优质麦收购价1.3~1.35元/斤,价差仅0.05~0.1元/斤。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小麦36.77万吨,同比、环比分别增加14.2万吨和12.6万吨。1~5月份,累计进口小麦96.55万吨。5月份,我国出口小麦数量为0;1~5月份,累计出口小麦0.3万吨。
综上所述,新小麦行情在多地启动托市政策的背景下,已经开始围绕政策价格运行,由于收储持续进行,加上今年南北地区新麦质量差距较大,后期行情分化势头逐步显现。预计进入7月份,市场收购进度难以出现显著提升,购销放缓或致行情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