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储备粮储存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出现超仓容的现象。房式仓型,一般会采取在粮堆中间起脊堆放的形式。在历年储备粮质量监测中,我们发现起脊部位的粮食情况变化比较特殊,特别是在气温上升的季节,容易出现水分高、品质下降速度快等现象。本文试通过具体的试验,浅析不同堆放形式对储粮情况的影响,以及起脊部位粮情变化的原因。
一、试验过程
1、试验仓房。鲁西粮库东7号和东12号仓。两个仓的仓型、朝向、粮食生产年份及入库年份均一致,都是2003年产混合小麦,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东7号库存2381吨,采取起脊的堆放形式,上脊边距仓墙3m,下脊边距仓墙1.5m,脊高1.0m。东12号库存2026吨,粮面平整。
2、取样。如图所示:于2007年6月中旬对两个仓分别布点取样并编号。取样位置位于表层以下50cm处,每个仓9个点。
3、对样品进行逐一检测,结果见下表(一):
4、表(一)数据计算各检测指标的平均值,见下表(二):
二、结果分析
1、容重、杂质、不完善粒这三个指标与粮食入库时的原始情况有较大关联,粮食的堆放形式对其影响甚微(水分可以间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面筋吸水量品质指标与储存年限、保管水平等有关,有可能堆放形式对其会有影响,但在有效储存期限内,这种影响还来不及反映出来。而通过表(二)数据可以看出,两个仓的水分指标的差异较大。从数据中可以看到7号仓1、2、3、4和12号仓的1、2、3、4点同处平面位置,水分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而7号仓的起脊部位5、6、7、8、9点位置粮食水分要高出12号仓通电位置的0.5%~0.9%。
2、仓房内起脊部位粮食水分上升的原因。粮堆中总是有微气流存在的,粮堆中气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粮堆内外温差的存在,会引起粮堆孔隙间空气密度的变化,这种空气密度的差异会导致空气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粮堆中下部流动,而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粮堆的中上部流动,形成了粮堆 内部的微气流。储粮气流的方向和速度主要受温差、粮堆密闭度、空隙度、粮仓类型和储粮方式等各种因素影响,并随其变化而变化。温差是影响粮堆中的微气流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温差的方向决定了气流的方向,温差的大小影响气流运动的速度,即温差越大,气流热力对流速度就越快。
资料显示,平方仓隔热性能差,尤其房式仓的屋面透入的热量较多,占仓房总透入热量的80%。气温上升的季节里,起脊部位的粮食距离仓顶比不起脊的粮食近,受到由仓顶传入的热量的影响更大。当粮堆内气流形成循环时,起脊部位的粮食不但参与整个粮堆的气流循环,自身也可以形成一个回路更短的小循环。因为回路短,在相同的时间内,循环的次数较多,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也就更大。冷热空气的循环对流,使水分也按照热流的方向移动。因此,这种湿热扩散作用会引起水分在粮堆内的再分布,造成起脊部位的粮食水分比相同条件下不起脊的粮食的水分要高。
气温上升季节仓内气流循环见下图:
三、 处理措施
如果因为超仓容而采取起脊的堆放形式的话,应尽可能的采取措施减少外界条件对粮食的影响。如:加强仓房密闭,仓房吊顶,粮面进行压盖等。粮层表面50cm处的粮食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最大,温度变化频繁,易滋生虫害,起脊部分的粮食大都处于这个范围之中且起脊部分的粮食在气温上升的时候还易出现水分增加的情况,所以在季节交替之时对该部位的粮食情况的变化要做到重点关注,经常检查,保障粮食安全。
一、试验过程
1、试验仓房。鲁西粮库东7号和东12号仓。两个仓的仓型、朝向、粮食生产年份及入库年份均一致,都是2003年产混合小麦,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东7号库存2381吨,采取起脊的堆放形式,上脊边距仓墙3m,下脊边距仓墙1.5m,脊高1.0m。东12号库存2026吨,粮面平整。
2、取样。如图所示:于2007年6月中旬对两个仓分别布点取样并编号。取样位置位于表层以下50cm处,每个仓9个点。
3、对样品进行逐一检测,结果见下表(一):
|
容重 (g/L) |
水分 (%) |
杂质 (%) |
不完善 粒(%) |
面筋吸 水量(%) |
7-1 | 760 | 11.2 | 0.6 | 8.6 | 219.8 |
12-1 | 750 | 11.3 | 0.7 | 8.6 | 208.9 |
7-2 | 755 | 11.0 | 0.7 | 5.8 | 209.3 |
12-2 | 755 | 11.4 | 0.7 | 6.3 | 214.6 |
7-3 | 755 | 11.5 | 0.6 | 5.6 | 206.3 |
12-3 | 758 | 11.1 | 0.8 | 5.9 | 206.7 |
7-4 | 751 | 11.2 | 0.7 | 8.4 | 213.0 |
12-4 | 752 | 11.5 | 0.8 | 7.2 | 219.9 |
7-5 | 756 | 11.7 | 0.9 | 6.5 | 201.7 |
12-5 | 759 | 11.3 | 0.8 | 5.8 | 207.4 |
7-6 | 751 | 11.6 | 0.7 | 5.6 | 226.9 |
12-6 | 753 | 10.7 | 0.9 | 5.9 | 207.2 |
7-7 | 750 | 11.4 | 0.6 | 6.2 | 216.2 |
12-7 | 755 | 11.0 | 0.6 | 6.1 | 203.8 |
7-8 | 753 | 11.7 | 0.5 | 6.4 | 207.3 |
12-8 | 751 | 11.2 | 0.4 | 5.2 | 211.5 |
7-9 | 750 | 11.3 | 0.5 | 5.9 | 219.0 |
12-9 | 754 | 10.7 | 0.6 | 5.8 | 217.5 |
4、表(一)数据计算各检测指标的平均值,见下表(二):
仓号 |
平均 容重(g/L) |
平均 杂质(%) |
平均不完善粒(%) | 四周平均水分(%) | 中间平均水分(%) | 平均吸水量(%) |
东7 | 753 | 0.6 | 6.6 | 11.2 | 11.5 | 213.3 |
东12 | 754 | 0.7 | 6.3 | 11.3 | 11.0 | 210.8 |
1、容重、杂质、不完善粒这三个指标与粮食入库时的原始情况有较大关联,粮食的堆放形式对其影响甚微(水分可以间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面筋吸水量品质指标与储存年限、保管水平等有关,有可能堆放形式对其会有影响,但在有效储存期限内,这种影响还来不及反映出来。而通过表(二)数据可以看出,两个仓的水分指标的差异较大。从数据中可以看到7号仓1、2、3、4和12号仓的1、2、3、4点同处平面位置,水分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而7号仓的起脊部位5、6、7、8、9点位置粮食水分要高出12号仓通电位置的0.5%~0.9%。
2、仓房内起脊部位粮食水分上升的原因。粮堆中总是有微气流存在的,粮堆中气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粮堆内外温差的存在,会引起粮堆孔隙间空气密度的变化,这种空气密度的差异会导致空气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粮堆中下部流动,而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粮堆的中上部流动,形成了粮堆 内部的微气流。储粮气流的方向和速度主要受温差、粮堆密闭度、空隙度、粮仓类型和储粮方式等各种因素影响,并随其变化而变化。温差是影响粮堆中的微气流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温差的方向决定了气流的方向,温差的大小影响气流运动的速度,即温差越大,气流热力对流速度就越快。
资料显示,平方仓隔热性能差,尤其房式仓的屋面透入的热量较多,占仓房总透入热量的80%。气温上升的季节里,起脊部位的粮食距离仓顶比不起脊的粮食近,受到由仓顶传入的热量的影响更大。当粮堆内气流形成循环时,起脊部位的粮食不但参与整个粮堆的气流循环,自身也可以形成一个回路更短的小循环。因为回路短,在相同的时间内,循环的次数较多,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也就更大。冷热空气的循环对流,使水分也按照热流的方向移动。因此,这种湿热扩散作用会引起水分在粮堆内的再分布,造成起脊部位的粮食水分比相同条件下不起脊的粮食的水分要高。
气温上升季节仓内气流循环见下图:
三、 处理措施
如果因为超仓容而采取起脊的堆放形式的话,应尽可能的采取措施减少外界条件对粮食的影响。如:加强仓房密闭,仓房吊顶,粮面进行压盖等。粮层表面50cm处的粮食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最大,温度变化频繁,易滋生虫害,起脊部分的粮食大都处于这个范围之中且起脊部分的粮食在气温上升的时候还易出现水分增加的情况,所以在季节交替之时对该部位的粮食情况的变化要做到重点关注,经常检查,保障粮食安全。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鲁西国家粮食储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