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麦价涨势显现疲态,未促使国家临储小麦成交好转,部分区域及品种阶段性供需偏紧仍存,优质粮源难寻导致其呈现“有价无市”格局。
麦价区域间涨跌不一
当前面粉加工企业虽面临阶段性粮源供给紧张困境,但因终端需求未有明显起色,其采购较为谨慎,基本上采取随行就市的方式来保证生产加工需求,做多库存意愿不高,面粉加工企业提价动力减弱。
苏皖地区因满足制粉要求的小麦流通数量较少,价格上涨对流通市场粮源供给增量的提振效果明显弱于北方麦区,这也使得其小麦市场价格较北方麦区坚挺。随着北方麦区小麦价格回落,区域间麦价价差缩窄。
在需求弱化的情况下,阶段性粮源供给偏紧成为麦价高位运行的支撑,尤其是部分区域在国家临储小麦未能有效流通市场的情况下,麦价或仍有上行空间。
截至12月中旬,江苏邳县普通小麦收购价2320~2360元/吨,安徽临泉2330元/吨,山东夏津2360~2380元/吨,河南虞城2360~2400元/吨,河北辛集2360元/吨。 国内优质麦“有价无市”
目前,国内流通市场优质小麦粮源数量稀少,用粮企业寻货难度较大,整体呈现“有价无市”态势。截至12月中旬,河南濮阳中等优质小麦“西农979”收购价2770元/吨,环比上涨120元/吨;河北石家庄“藁优2018”收购价2640元/吨,环比上涨20元/吨。
据统计,截至12月中旬,国产优质小麦“藁优9415”与三等白小麦均价的价差为175~180元/吨,较上月同期的255~260元/吨明显回落,上年同期为185~190元/吨。
近期强麦1601合约期价不断攀新高,凸显国内流通市场优质粮源匮乏,涨幅明显高于现货市场,多头逼仓迹象明显。截至12月18日,强麦1601合约期价报收于2919元/吨,环比上涨139元/吨,涨幅达5%,其间最高价2953元/吨;强麦1601期货合约临近交割,多头逼仓现象明显。
受制于玉米市场价格上行空间有限,小麦饲用替代难有较大空间。截至12月中旬,国内三等白小麦与二等黄玉米均价的价差为350~355元/吨,较上月同期的365~370元/吨小幅缩窄,但仍处于明显高位。
国内外小麦价差扩大
美国农业部12月全球谷物市场贸易报告显示,由于2015/2016年度全球小麦供应过剩,小麦出口价格跌至2010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欧盟小麦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库存预计创下8年来的最高水平。
因价格低于美国和加拿大,澳洲小麦正重回亚洲市场。在亚洲市场,蛋白含量10.5%的澳洲小麦报价约为240美元/吨(C&F基准),而美国软白小麦报价约280美元/吨。
德国商业银行发布的最新研报将2016年CBOT小麦季度价格下调0.30美元/蒲式耳,预计2016年结束时CBOT小麦价格约5.20美元/蒲式耳,低于此前预测的5.50美元/蒲式耳;将2016年巴黎小麦期货价格预估下调5欧元,为185欧元/吨,明年四季度巴黎小麦平均价格预计为190欧元/吨。
截至12月18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3月合约期价报收于486.75美分/蒲式耳。17日,3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200.6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1775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465元/吨。相比之下,当前广州地区2015年江苏产普通白小麦到港报价2440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210元/吨,但整体呈现“有价无市”格局。
粉企备货季“成色不足”
当前,社会粮源阶段性供给能力分歧,导致部分区域麦价上下起伏,尤其是在市场粮源采购成本仍低于国家临储小麦采购成本的情况下,部分持粮主体仍然存在较强的看涨心态。短期国内麦市仍处于政策真空期,持粮主体出货力度与用粮主体采购力度所形成的流通市场供需将继续影响麦价走势,购销主体之间的心理博弈将随着麦价走势而发生变化。
预计在阶段性多空因素逐步趋于胶着的情况下,麦价整体将处于区间震荡格局。因国家临储小麦短期内难以流通市场,国内麦市区域性、品种性供需偏紧仍存。社会粮源供给能力与用粮企业的采购需求容量之间的博弈,将影响麦价的阶段性运行态势。
(来源:中国小麦网)